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论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7月30日至8月2日,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绘说苏北红”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周天涯、李艺林的带领下,10名师生共赴徐州、淮安、盐城等地多处抗日战争重要纪念地和红色革命场馆,开展为期4天的红色实践研学活动,以“红色历史+追循足迹”的鲜活形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学习、深度访谈等形式,感悟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故事。
徐州访红,烽火铸魂
绘说“苏北红”实践团在淮海战役纪念馆
7月30日上午,实践团首站于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成员们认真学习战役历史与文物史料。现场研学结束后,成员们就“红色文化社会教育的实践与发展”主题访谈了纪念馆社会教育科科长高聪,高科长鼓励成员们:“期待你们发挥专业所长,以红色故事为灵感,创作出大众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把革命先烈们的红色火种传播得更远更广”。
实践团于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
实践团采访淮海战役纪念馆社会教育科高科长
7月30日下午,实践团成员走进金山社区,走访慰问了社区内的革命老兵孙洪兴。在孙老家中,实践团成员与老人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情况。
孙洪兴老人是一位历经战火洗礼的老战士,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解放战争,如今虽已年过九旬,但回忆起峥嵘岁月,依旧心绪难平。“战争太残酷了,我亲眼看到战友们受伤,有的没了胳膊、没了腿,有的壮烈牺牲,有的奄奄一息还喊着要守住阵地,有的负伤后怎么劝都不肯下火线……”老人一边讲述,一边不时擦拭眼角的泪水。孙老以亲身经历还原历史场景,用真挚情感讲述战斗故事,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娓娓道来。透过老人的讲述,那些由赤诚初心与热血担当铸就的卫国史诗仿佛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让在场的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惨烈与和平的珍贵,更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在危难面前的坚韧与伟大。
实践团采访抗美援朝老兵孙洪兴
7月31日上午,实践团前往徐州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从运河支队成立的背景、发展历程,到队员们在战场上使用过的武器、穿过的军装,再到“保卫朱阳沟”“智取小杏窝”等运河支队的战斗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先烈们坚毅的面容;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文物,见证着战争的残酷与先烈们的无畏。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日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绘说“苏北红”实践团在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
为纪念王杰同志牺牲60周年,传承和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与“三不伸手”的纯粹品格。7月31日下午,实践团前往邳州市王杰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通过深入了解王杰烈士的英勇事迹,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在王杰烈士墓碑前,团队成员庄严肃立,向王杰烈士集体默哀,表达对王杰烈士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绘说“苏北红”实践团在王杰纪念馆
淮安寻迹,精神接力
8月1日,实践团踏入了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先后对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和周恩来纪念馆进行了参观学习。时光追溯到1935年,在淮安这片沃土上,14名新安小学的少年,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怀揣着救国救民的壮志豪情,毅然踏上征程。此后的17年间,他们辗转全国22个省份,行程数五万余里,团员们通过演播抗战电影、教唱救亡歌曲等形式,广泛动员民众抗日,被誉为“中国少年儿童运动的一面旗帜”。在新安旅行纪念馆内,实践团的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驻足参观学习,在看到团员们的《告全国小朋友书》中这样一句:“亲爱的小朋友,我们是手足,我们是兄弟,现在国家多难,世界多难。我们唯有互相勉励,互相帮助,挽转人间狂澜,我们都有责任啊!”成员们感慨不已,对比80多年前的少年与当下成长环境,大家深感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在学业中锤炼专业本领,在实践中勇担时代重任。
绘说“苏北红”实践团在新安旅行团纪念馆
淮安,同样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诞生地。周恩来总理从小便立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宏伟志向,他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团队成员们在周恩来总理雕像前献花默哀,周恩来纪念馆对于当代青年而言,不仅是缅怀伟人的重要场所,更是学习和汲取精神力量的宝贵源泉。
绘说“苏北红”实践团在周恩来纪念馆
从新安旅行团的少年们为抗日救亡事业踏遍山河、奔走呐喊,到周恩来总理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奋斗终身,实践团此次淮安之行,不仅是一次对峥嵘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度感悟,先辈们的崇高信念与责任担当被不断汲取、内化,成为激励青年一代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盐城探史,铁军薪传
绘说“苏北红”实践团在新四军纪念馆
8月2日,实践团走进位于盐城市的新四军纪念馆。学习了新四军参与的重要战役,包括战役的背景、过程、结果及意义。团队成员王姝怡在参观学习后说:“铁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新时代,我们要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成员李相瑶在实践总结会上说:“红色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或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实践中的精神密码。真正的传承,不止于看见,更在于践行。”红色基因的传承,在脚步中、行动里,青春因坚守信仰而更鲜亮。
实践团集体讨论场景
这个夏天,“绘说苏北红”实践团沿着红色足迹一路走来,从触摸历史实物到聆听老兵故事,从感悟精神内涵到酝酿设计表达,以“用设计语言讲好红色故事”为初心,铺就了一条“感知-共鸣-创作-传播”的实践之路。他们用镜头定格峥嵘瞬间,用创意活化革命记忆,鲜活诠释了:青春,就该在传承红色文脉中绽放独特光彩!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实践中汲取的精神力量,把红色基因融入设计巧思,让革命故事通过视觉艺术走进更多人心中,为红色文化的现代表达贡献设计青年的智慧与活力。
实践团漫画创作展示